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:2012年更新版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

发布日期:
2013-11-01
作者:

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重症医学科 陈炜

出处:
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,2013,25(11):698~702
摘要:

2012 年5 月发表在《欧洲心脏杂志》的《欧洲心脏协会2012 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》是极具权威的国际指南之一。指南由英国的McMurray JJV等来自14 个心血管专业协会的26 位欧洲学者参与编写。按照欧洲心脏协会(ESC)实用指南委员会的方针,工作组的专家们通过全面复习已发表的指定情况的诊断、治疗和预防的证据来完成诊断和治疗程序的评估,其中包括危险/ 获益比的评估等。

新指南在2008 年指南的基础上进行了重要的修订, 对危重症抢救的临床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价值,是实用性非常强的心力衰竭(心衰)诊治指南。与2008 年指南相比, 新指南的变化有以下6 点:

①扩大了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适应证;

②第一次公布了窦房结抑制剂伊伐布雷定的新适应证;

③扩展了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指征;

④提出了冠状动脉(冠脉)血运重建对心衰治疗的作用;

⑤心室辅助装置的使用和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的介入治疗;

⑥第一次将心房中部(或A 型)利钠肽(MR-proBNP)作为急性心力衰竭(AHF)的评价指标,与B 型利钠肽(BNP)和N 末端B 型利钠肽前体(NT-proBNP)对诊断和预后的判断同样有意义。

展开

部分内容仅可在
临床指南app 查看下载

阅读免费指南
发送到邮箱

收藏

分享

评论
提交评论
zhangxu527
2015.02.06
回复
很全面
许玲玲
2014.01.12
回复
很好用
/ 没有更多了 /
置顶